5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jiān)督管理總局等部門出臺一系列支持房地產的舉措(以下簡稱“‘517樓市新政’”),包括明確取消全國層面房貸利率政策下限、下調房貸首付款比例和公積金貸款利率、設立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等多方面內容。
目前,距“517樓市新政”出臺已過去一個月。一個月來,各地積極跟進,利好政策不斷出臺,覆蓋調整首付比例、貸款利率,放松限購,探索收購庫存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等多個方面。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專家普遍認為,“517樓市新政”及各地后續(xù)跟進政策向市場釋放持續(xù)“去庫存、穩(wěn)市場”的積極信號,充分提振了市場信心。
利好政策紛至沓來
5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關于調整商業(yè)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政策的通知》發(fā)布,取消全國層面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業(yè)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政策下限;同日,《中國人民銀行 國家金融監(jiān)督管理總局關于調整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的通知》發(fā)布,將首套和二套住房首付比例分別下調至不低于15%和25%。
一系列針對商業(yè)性個人住房貸款的支持政策在各地迅速落地。在房貸利率方面,目前,除北京、上海、深圳外,全國其余城市均已取消房貸利率下限。上海、深圳也結合自身情況,對首套、二套住房商業(yè)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進行了下調。
在首付比例方面,截至目前,全國已有多個地區(qū)發(fā)布政策文件,明確執(zhí)行15%的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及25%的二套住房首付比例。此外,上海首套住房首付比例降至20%,自貿區(qū)臨港新片區(qū)及6個郊區(qū)二套住房首付比例降至30%,其他區(qū)域二套住房首付比例降至35%;深圳首套住房首付比例降至20%,二套住房首付比例降至30%。
除信貸支持政策外,各地還積極探索收購庫存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等多個去庫存舉措。
5月17日召開的全國切實做好保交房工作視頻會議提出“商品房庫存較多城市,政府可以需定購,酌情以合理價格收購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會議召開后,蘇州、昆明等多個城市明確表態(tài),將以國企收購的形式,收購一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今年以來,中央及地方的房地產政策密集出臺,對市場預期的提振效果明顯?!睆V東省城規(guī)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市場熱度有所提升
“517樓市新政”出臺后,市場信心得到提振,市場活躍度也有所提升,這在一線城市體現(xiàn)得最為明顯。
“新政出臺后,線上找房熱度明顯上揚,特別是一線城市總體處于持續(xù)上升趨勢?!?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安居客“云洞察”監(jiān)測數(shù)據(jù)來看,6月份市場熱度總體有所提升,一線城市找房熱度值環(huán)比上揚6%。
張波分析稱,一線城市的政策更具針對性,例如上海對外環(huán)內單身人士限購的放松,大大提升了外環(huán)內二手房成交量,也有利于打通改善人群“以舊換新”的鏈條。
“今年在‘517樓市新政’的影響下,5月份市場成交相對穩(wěn)定?!崩钣罴伪硎?,在系列新政出臺后,熱點城市的新房訪客量、二手房帶看量都有所增長,去化率也有所好轉。
據(jù)中指研究院監(jiān)測,“517樓市新政”落地的首個周末,核心城市看房數(shù)量提升明顯,重點30城新房銷售面積環(huán)比增長8.5%。
在去化率方面,據(jù)克而瑞調研數(shù)據(jù),重點城市5月份平均開盤去化率為30%,環(huán)比上升4個百分點,和一季度相比增加5個百分點。
更多細化措施有望跟進
“目前來看,多地對‘517樓市新政’已有較全面的落實和推進,市場的反饋也較好。”張波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李宇嘉認為,針對收購庫存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相關政策尚存進一步發(fā)力空間。
6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在山東省濟南市召開保障性住房再貸款工作推進會,再次強調支持地方國有企業(yè)以合理價格收購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配售或租賃。
“地方國企收購庫存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資金及配套政策有望加快落地,同時,支持國企收舊換新、支持收購已出讓閑置存量住宅用地等去庫存政策也有望逐步落地,以激活市場并幫助企業(yè)解困?!敝兄秆芯吭菏袌鲅芯靠偙O(jiān)陳文靜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對于未來如何進一步推動房地產市場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張波表示,可以加快“以舊換新”在各類城市的試點和推進,并重點結合城中村改造等政策同步落地。李宇嘉建議:“未來還可以通過調整個人所得稅等稅費以及優(yōu)化二手房帶押過戶政策等,進一步降低購房成本?!?/span>
陳文靜分析,隨著核心一二線城市逐步落實各項政策措施,疊加高基數(shù)效應減弱,全國新房銷售面積同比降幅預計將逐步收窄。
責任編輯:楊文博 校對:楊文博
中國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