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周刊

共讀一本書,讓知識流動讓資源循環(huán)

2020-11-18 16:53:16 來源:環(huán)球網

據《瞭望》新聞周刊報道,我國大中小院校教材浪費現象嚴重。數據顯示,近5年全國教學用書的零售數量平均每年約28億冊、金額超200億元。若能循環(huán)使用一年,節(jié)約費用可援建約4萬所希望小學。有專家提議,應該大力推廣二手教材循環(huán)使用,但引發(fā)了較大爭議。

“賣了一麻袋的書,最后只能買得起一個麻袋”“定價1000多元的書10多元就賣給了廢品站”……印象中,社會各界呼吁建立健全二手教材流通機制已有數年,但看到媒體的相關報道,巨大的浪費數字還是讓人觸目驚心。

相比義務教育階段的二手教材被閑置,高中、大學階段的教材浪費現象其實更為嚴重。因為,大學期間往往課程靈活,老師很可能不會完全照本宣科,教材使用頻率也較低,很多學生的課本甚至只寫了個名字,一學期下來書還跟新的一樣。而被賣給廢品收購站的舊書里,一些筆記少品相好、還能繼續(xù)使用的教材經過簡單處理后,都送到了校內外的二手書店繼續(xù)銷售。


十年前我上大學的時候,校內的跳蚤市場也是不少同學購買二手教材的重要途徑。原因不外乎便宜二字——與動輒幾十元甚至上百元的教材、輔導用書相比,二手教材價格只有新書的零頭。

時下,全社會都在厲行節(jié)約,防止浪費,使用二手教材,也是要充分物盡其用,讓更多人有更暢通的渠道去踐行節(jié)約資源的理念。節(jié)約糧食、節(jié)約紙張之外,主動使用二手教材也完全可以成為一種日常甚至時尚。

當然,讓二手教材市場活躍起來,要轉變觀念,打通產業(yè)鏈梗阻,降低供需成本,同時倒逼相關制度與時俱進。既然目前已經有相關部門在推動義務教育階段部分學科免費教材循環(huán)使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那么不妨再進一步,讓二手教材循環(huán)使用的覆蓋面逐漸擴大。這對于循環(huán)經濟,對于建設資源節(jié)約型社會,對于環(huán)境,對于未來,都很有意義。

推進教材循環(huán)使用,從共同閱讀一本書做起。

編輯:海洋

已經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