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周刊

戰(zhàn)疫日志:螢光微弱,卻能照亮黑夜

2021-08-11 14:56:41 作者:王振祥

   余子杭:中大醫(yī)院援湯山重癥醫(yī)療隊一隊隊員、骨科一護師

521cf1160127d1908e059a6d03fbff2.jpg

圖為中大醫(yī)院援湯山重癥醫(yī)療隊一隊隊員、骨科一護師余子杭與患者合影,像極了普通的爺爺與孫女。

疫情就是命令,730日接到出發(fā)支援南京二院湯山院區(qū)的命令時,有激動,激動的是從去年武漢疫情就開始積極報名,滿腔熱血終于有地揮灑;有不安,不安的是德爾塔病毒的傳播相比之前更甚以及對于自己能否做好防護,圓滿完成抗疫任務的不安;也有不舍,家中女兒還有不到兩天就滿三周歲,這次恐怕是出生以來第一次也是最久的一次離別……

在出征儀式上,滕皋軍院長說,我們這支隊是中大的夢之隊,是為了實現(xiàn)南京重癥0死亡而臨危受命,聽到這句話后,之前的種種情緒都被一種油然而生的使命感所代替,臨行前的那句“中大重癥,守衛(wèi)南京!”更像是軍令狀,喊出這句話的每個人都不再單獨是哪個科的護士抑或醫(yī)生,我們同屬于一個team,一個有著明確目標和必勝信心的夢之隊!

帶著這樣的使命感,當我第一次穿著防護服踏上紅區(qū)病房的那刻,我的內心十分平靜,安靜的病房只有儀器的滴滴聲以及病人偶爾的咳嗽聲,我告訴自己,從現(xiàn)在開始,這就是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只有認真仔細地做好每件事才能贏得這場戰(zhàn)疫!

131cb7cc76e020993b2d8a91b28a637.jpg

還記得我的第一個班護理的一位爺爺,他不停地問我,“我在這里算不算得上是重的???”、“你覺得我什么時候能下氧氣管啊?”、“我趴不了了,腰吃不消了,趴著有什么用啊?”……對于這些問題,我只能耐心地反復跟他解釋并鼓勵他,因為我知道,他更多的并不是需要答案,而是需要對抗疾病、堅持下去的信心,有時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不管是在普通病房,抑或是壓抑的隔離病房,護理的人文關懷總是不可或缺的。

在接下來的班次中,我總會被分配護理那位爺爺,我會給他加油打氣,也會在他趴得腰疼時給他抬高按摩腰部,對他生活上的每個需求我都會盡量去滿足。從相處中我也得知,原來爺爺是位轉業(yè)的退役軍人,當我夸爺爺濃眉大眼、英氣猶存時,爺爺也會自豪拿著手機給我看他年輕時候的照片……

終于,爺爺?shù)那闆r越來越好,某天我接班時,爺爺高興地告訴我“專家今天查房,很肯定地跟我說,我很快就要離開這里了”,聽到這句話,我也由衷地高興,完整地見證了爺爺從重型轉輕的全過程,在這過程中,自己辛勤的工作也得到了最好的回應,此刻,滿滿的職業(yè)榮譽感油然而生,也因此覺得干勁十足!爺爺留了我的單位名稱和電話,說等疫情過去要邀請我去揚州玩,我們也留了一張合影,照相時,爺爺學著我的樣子比了個不是很標準“耶”,那一刻,我們仿佛不再是醫(yī)患關系,更像是普通的爺爺與孫女......

螢光雖弱,卻能照亮黑夜。如果說抗疫重癥專家邱海波教授就如火炬一般引領著抗擊新冠肺炎的道路,那么我們這些普通的抗疫醫(yī)務工作者就像是微小的螢光,無數(shù)的螢光匯聚,才能照亮黑夜,給人信心……

我想做這樣一點螢光,竭盡全力,只為病人康復微笑時眼里的光……



通訊員:崔玉艷


編輯:海洋

已經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