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周刊

大興安嶺看杜鵑

2021-05-28 14:50:41 來源:人民網(wǎng)

  漠河的杜鵑花
  來自網(wǎng)絡(luò)

  杜鵑花開的時節(jié),我來到大興安嶺的漠河。從漠河機場到北極村,一路穿行在大興安嶺莽莽林海,相伴而行的是火紅的杜鵑花。路邊、溝畔、坡上,一叢叢,一簇簇,怒放枝頭,燦若朝霞,寫就大興安嶺詩意的春天。我平生第一次置身杜鵑花鋪就的茫茫林海,心都醉了。

  漠河處于中國最北,與大多數(shù)行者一樣,我這次到漠河是為找“北”而來。至于杜鵑花,確實是意外收獲。沒想到,大片大片杜鵑花把詩意種在了大興安嶺?!敖袢斩嗲槲ㄎ业剑磕隉o故為誰開?”大興安嶺的杜鵑花,讓我想起了杜宇,想起了成都的望叢祠,想起了望帝教民務(wù)農(nóng),想起了古蜀先民對望帝的尊崇。

  記憶中,杜鵑花是寓含動人傳說的花。

  傳說古蜀帝杜宇死后化為杜鵑鳥,長叫著“不如歸,不如歸”,直叫得口淋鮮血,鮮血滴在一種花上,花即變成艷紅,人們稱這種花為杜鵑花。千百年來,這一傳說穿越巴蜀,從古到今,撩動了多少人的悠悠情思?杜鵑聲里,晏幾道的思歸之情化作陌上蒙蒙柳絮,隨風(fēng)起舞;杜鵑聲里,王維送別友人李叔明,遙想春雨之后“千山響杜鵑”的巴蜀大地,勸勉友人能夠以蜀郡太守文翁為榜樣,造福一方;杜鵑聲里,寄寓異鄉(xiāng)的李白,垂暮之年,瞥見盛開的杜鵑花,仿佛聽到了故鄉(xiāng)的子規(guī)啼鳴,萬般鄉(xiāng)愁和故國之思化作“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的無奈與嘆息……如今,大興安嶺杜鵑嫵媚的花色、綺麗的花瓣、纖細的枝條,蜿蜒在莽莽林海,仿佛給大興安嶺抹了一層胭脂。沐浴著彩霞繞林的美景,我真有點“樂不思蜀”了。

  我來自蜀地,自然對杜鵑花格外喜愛。對大興安嶺的杜鵑花,我尤其充滿敬意。這不僅因為杜宇啼血化鵑的動人傳說,也不僅因為杜鵑花的姹紫嫣紅,那是因為上世紀80年代杜鵑花的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1987年5月6日,大興安嶺北部林區(qū)發(fā)生大火。大火席卷整個大興安嶺,火災(zāi)持續(xù)一個多月,大興安嶺滿目焦土?!耙盎馃槐M,春風(fēng)吹又生”。大興安嶺的杜鵑忍住傷痛,擦干淚水,深情呼喚,聲聲啼鳴,喚醒了焦土,喚醒了大地,喚綠了春風(fēng)。小草發(fā)芽了,白樺、山楊、樟子松紛紛從土里探出頭來,大興安嶺再現(xiàn)生機勃勃的盎然春意。年復(fù)一年,杜鵑花委身在莽莽林海,沐浴斑駁的陽光,用一朵朵花瓣織成錦繡,撐起了白樺的銀輝、山楊的蔥郁、樟子松的挺拔。

  我們來到大火中幸免的松苑公園。松苑公園是上世紀70年代初漠河縣城初建時,在縣城中心留下的一片原始森林。這是一片神奇的原始森林,大興安嶺那場大火所到之處,唯獨這5.04公頃的松苑公園毫發(fā)無傷,安然無恙。當(dāng)?shù)厝伺阃覀儾饺胨稍饭珗@。我們漫步林間小道,仰視著一棵棵百年蒼松,撫摸一叢叢從遠古走來的杜鵑。這一片松苑林躲過了浩劫,這里的杜鵑花、百合花和5068棵樟子松奇跡般地活了下來。當(dāng)?shù)厝苏f:“松苑不燒,因吉祥之地,火魔不忍也?!狈叛弁ィ鞘㈤_的杜鵑花仿佛就是大興安嶺一道道圣潔的流蘇,與蒼松俯仰生姿,交相輝映。到漠河,必到松苑公園。人們來這里看蒼松,看杜鵑,感受神奇,帶回吉祥。

  在漠河,我認識了大興安嶺火災(zāi)的幸存者范國萍,說起那場火災(zāi),她眼含熱淚:“我常懷感恩之心,感謝解放軍,感謝全國人民對漠河的大愛,感謝我家鄉(xiāng)這片沃土和父老鄉(xiāng)親……火災(zāi)毀了我們的家園,火災(zāi)更讓我們學(xué)會了堅強!”是啊,那蒼翠的林海、祥和的城市氛圍、范國萍的自信堅毅,正是這美麗漠河的詩和遠方。

  晚飯后,我登上漠河縣城的騰飛廣場,極目遠眺,漠河縣城——西吉林鎮(zhèn)靜靜地躺在大興安嶺莽莽林海中,是那么溫馨,充滿活力。

  月亮慢慢升起來。乘著朦朧的月色,我獨自漫步在漠河街上。與我所處的城市相比,漠河沒有成都天府廣場的車水馬龍,沒有春熙路的人頭攢動,沒有雙流國際機場航班的起起落落;但是,漠河的安詳靜謐,溫婉秀麗,已化作一曲空靈的生命韻律,落入我的心底。我已經(jīng)融進了漠河美與自然的懷抱。

  離開漠河的早晨,路過松苑公園,我仰望樟子松,寄情杜鵑花。子規(guī)聲里,清風(fēng)匝地,響起我朝圣般的足音。“莫信杜鵑花上鳥,人歸猶道不如歸?!辈还苄排c不信,也不管歸與不歸,杜宇化鵑、子規(guī)催耕的優(yōu)美傳說,不正是漠河人民堅毅勤勉的真實寫照?站在漠河這塊福地,我?guī)Щ匦疫\,也把美好的祝福托付給杜鵑花的美麗!


編輯:楊文博

已經(jīng)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