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周刊

戰(zhàn)疫日志:一聲普通的“謝謝”,在隔離病房里聽起來特別容易感動

2021-09-03 10:41:43 作者:王振祥

  丁?。簴|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援湯山醫(yī)療隊隊員、神經內科護師

dd6a173ff09c32bcbe4cc38f0b01a06.jpg

自從7月27日隨中大醫(yī)院第一批援湯山醫(yī)療隊出征,已經一月有余,說不想家,不想娃那都是騙人的,但是一想很快就要取得抗疫最后的勝利了,又充滿干勁!

記得第一次來南京公共衛(wèi)生醫(yī)療中心,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南京“小湯山”,它位于青龍山腳下,除了小鳥的嘰喳聲,周圍一片寂靜,遠遠地就能看見幾個大大的紅字“南京公共衛(wèi)生醫(yī)療中心”,這一行大字,心中情不自禁的產生一種使命感,因為接下來我們將在這里奮戰(zhàn)!

最初,我被組織安排到B6-2病區(qū),這里收治的都是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除了日常的診療以及護理外,每天都會帶領病人做“八段錦”,監(jiān)測呼吸負荷試驗以及血氧飽和度。在這里,根據(jù)患者病情,予俯臥位通氣12小時以上。一進入病房,我們會告知患者俯臥位的好處,并協(xié)助他們翻身。漸漸地,我們發(fā)現(xiàn)病人一見到“大白”,都會盡可能地趴下,真是一群可愛的人!在這里,我度過了難忘的11天。

自8月7日開始,因工作需要,我調到了B5-2病區(qū),在劉松橋主任的帶領下,在俞云護士長的指導下,我開始護理新冠肺炎重型的病人。他們都是需要高流量吸氧長期臥床的,吃喝拉撒必須依靠我們護理人員協(xié)助。依稀記得13床來自揚州的一位阿姨,不愿意麻煩我們,每次都想自己下床上廁所。我們得知后,特意為每個房間都標配了一個小氧氣筒,這樣就能保證他們離開病床時也能不斷氧,利于病情恢復。每當我們對病人給予幫助的時候,他們都會笑著說“謝謝”,一句平日里再普通不過的“謝謝”,在小湯山病房里聽起來就特別容易感動,這就是小湯山神奇又充滿魅力的地方!

隨后的日子,根據(jù)上級指示,我來到ICU繼續(xù)戰(zhàn)斗,收治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我在俞云護士長的鼓勵以及張嫻老師的帶教下獨立分管病人,施行一對一責任制護理,這于我而言是一個很大的突破。還記得2床是一位新冠肺炎危重型并發(fā)感染性休克的爺爺,我們對他實施了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幾天過去,他的氧合指數(shù)并未明顯好轉,專家組商討后決定用ECMO干預,五天后患者明顯好轉。拔除氣管插管的那天,老爺子和家人視頻通話后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2ea84929f5ec778966835c188d60633.jpg

  在這里戰(zhàn)斗的每一位工作人員都值得尊敬,每一位病人都值得點贊,每一天都有不同的體會。不久前的一個傍晚,南京天空中出現(xiàn)了美麗的彩虹,我們都相信,這寓意著戰(zhàn)斗即將畫上圓滿的句號,我們風雨同舟,取得抗“疫”的最后勝利!


通訊員:蔡逸秋


編輯:海洋

已經到底部